生物识别技术应服务于人,而不仅仅是流程
Ink 首席产品官维克多-阿尔扎特(Victor Alzate)解释了为什么航空领域的生物识别技术必须优先考虑人而不是流程,他提倡模块化解决方案、数据透明度和包容性创新,以服务于各种规模的机场。
随着航空业向更加数字化、互联化的未来迈进,我们必须提醒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机场技术的存在不应该是为了技术本身--它应该让旅客和为旅客服务的人员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旅行。
生物识别技术和数字身份识别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这需要正确的方式:透明、灵活、清楚地了解现实世界的需求。
重要的硬件,关键的软件
在我们的行业中,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讨论不绝于耳,但许多解决方案仍然是按照机场的狭隘理念设计的。这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尤其是对于空间、人员或资源有限的支线机场而言。
这就是我们采用模块化方法的原因。在 Ink,我们同时设计硬件和软件,因此可以根据机场及其航空公司合作伙伴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我们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名为 ZERO 的概念,我们刚刚在客运站博览会上展示了这一概念。它大大减少了对实体设备的需求,同时还能实现关键旅客接触点的自动化。
无论是生物识别门、移动值机,还是基于云技术的行李标签发放,都应采用模块化和可扩展的方法。根据需要进行整合,不多也不少,既能优化流程,又不会超支。
数据保护并非可有可无
人们对生物识别技术仍有很多顾虑,而这些顾虑往往源于误解。人们有权就如何处理他们的个人信息提出问题,而我们科技界需要提供诚实、直接的答案。
我们正在推动的最重要转变之一就是让乘客对自己的数据拥有更大的控制权。我们的 "数字身份 "解决方案根据合规需求支持临时和持久数据存储,但始终将乘客放在第一位。我们充当的是数据处理者,而不是数据拥有者,这使我们的模式与 GDPR 等隐私框架相一致。
我们的原则很简单,我相信它们应该具有普遍性:
- 在创建生物识别档案前征得同意
- 除了提供对方希望您提供的服务外,不要滥用它们做其他事情
- 不要使用生物识别档案进行操作(如营销
- 允许当事人废除它们。
实际挑战、长期伙伴关系
没有一个系统是完美的,新技术也会带来挑战,尤其是在与老旧基础设施配合使用时。许多传统的机场系统并不支持生物识别技术,这就造成了技术上的差距。但这并不是死胡同。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实现互操作性,例如仿效传统的身份识别格式或引入适合现有操作的新工作流程。
我们还认识到,隐私只是难题的一部分。机场还面临预算、人员配备、培训和采用等问题。因此,我们与机场和监管机构密切合作,不仅仅是销售产品,而是共同设计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
小型机场不应落后
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大型机场才能从生物识别技术中获益,但我认为地区性机场同样可以获益,甚至更多。这些机场通常员工较少,利润较低,因此即使在处理效率或旅客体验方面稍有改进,也会带来很大的不同。
我们的商业模式无需高昂的前期费用即可实现增长。机场可以从小规模开始,证明其效益,然后逐步扩大规模。我们还将系统设计为在设备占用空间小的情况下也能有效运行,因此规模较小的运营机构不会被迫过度投资。
始终以人为本
归根结底,技术应该让旅行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更像是一种体验。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理想化,但我真的相信这是可能的。我们无法控制旅途中的每一个环节,但我们可以消除摩擦,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支持,让乘客有更强的控制感。
这就是我们选择合作对象的原因。我们不仅要部署一个系统,还要建立一个持久的系统。这意味着共同的目标、开放的对话以及以人为本的承诺。